二楼校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召唤之风云天下 > 第二十七章收得徐庶,拜见水镜先生

第二十七章收得徐庶,拜见水镜先生(1 / 1)

搞定了郭嘉之后,赵云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徐庶身上:“元直,可愿随我前去冀州,一展足下所长,上扶汉室,中镇世家,下安黎庶?”

徐庶的表情很纠结:“徐庶很想追随将军前去冀州,怎奈家中老母尚在,不敢远离,再者我拜在水镜先生门下方才一年,学业不精,恐有误将军大业。”

赵云听徐庶说的理由很充分,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规劝,表情也纠结起来。

郭嘉却在一旁笑道:“元直,咱们可以把母亲和水镜先生接到冀州啊。”

徐庶皱起眉头:“我家老母久居阳翟,不愿远离故土,水镜先生亦是颍川人,怕是也不愿背乡离井。”

郭嘉一脸悲戚之色:“元直,多年前的天下大乱中,令尊被黄巾贼所害。董卓、袁绍乱兵所至,元直何以保全令堂,难道光凭你那一身剑术,你那剑术虽然精妙,可以匹敌数十人,但数百人、数千人一哄而上,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到时候万一令堂有个好歹,元直你该如何自处?”

徐庶脸色愈发灰暗:“是啊,我自诩剑术超群,可一年前三四十个衙役就将我锁住,若如遇到西凉乱兵,我万难抵抗,该如何是好?奉孝可有教我?”

郭嘉轻轻拍拍徐庶的肩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以助你保全家人者就在你面前,缘何你敬而远之?”

徐庶茫然地望着郭嘉:“奉孝何意?”

赵云见徐庶那茫然失措的表情,不由得暗叹,徐元直真乃纯孝之人,一听到令堂安危就六神无主,难怪在历史上,他一听老母被曹操俘虏,竟然弃掉当时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弃功名大业于一旁。看来对于这种至孝之人,父母是他们最大的缺点,郭嘉一言就点中了徐庶的命门。

郭嘉拍了一下徐庶的脑袋:“元直,醒一醒,令堂现在还安然无恙。元直不是常言欲在乱世将至之时寻得明主辅佐之,如管仲之于齐桓公,如姜尚之于周文王。元直若投得明主,得明主兵马相助,何惧董卓乱兵。”

徐庶这才听清郭嘉的意思,但他的顾虑依然重重,无法下定决心追随赵云。

赵云心里叹息,难不成这位大才要跟自己失之交臂,心有不甘,便说道:“元直至孝,吾钦佩之至。吾有一诗赠与元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名为《游子吟》,愿元直不要再做任侠漂泊的游子,先携母暂避于冀州,待到天下太平,再奉母同归颍川,母慈子孝,享受天伦之乐。”

徐庶把《游子吟》念了两遍,想起家里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母,脸上不禁流出两行热泪,自己这个不孝子可不能再让老母为自己担心了,想到这里,他扑通一声跪在赵云面前:“徐庶拜见明公,徐庶愿携母前去冀州,还望明公收纳。徐庶愿为主公效死,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赵云连忙把徐庶搀扶起来:“元直,我要你好好地活着,为了令堂,也为了普天下所有受苦的寒庶子弟。”

徐庶擦干那因惊慌激动而流出来的眼泪,整理一下衣冠,向赵云问道:“明公已经为奉孝安排差事,不知明公对属下有何安排?”

赵云微微一笑,轻拍徐庶肩膀:“奉孝自幼丧父,后母对他刻薄,已无亲情,一身轻松,自可马上与我同归冀州。元直你要尽心说服令堂,让她随你一同前去冀州,路上舟车劳顿,你要慢行,免得让令堂劳累。等你到了冀州,便开始从全军上下招募忠诚刚直的来自寒门庶族甚至贫贱出身的下属,组建一个名为中央情报局的机构,简称中情局,专门负责对内情报监察,一是监察中央诸公以及他们身后的世家大族,二是监察镇北将军府下辖所有人员,你为中情局都督,同时兼任右军师祭酒。”

赵云见徐庶眉目间还有一丝茫然愁苦,联系他刚才的言辞,知道徐庶对自己的才学没有足够信心,便拍拍徐庶的肩膀:“元直,有才不在年高,甘罗十二岁就出使赵国,让秦国不费刀兵尽得赵国五座城池,被拜为上卿。你年过二十,经过艰难磨砺,又受过水镜先生亲自指点,你自己又苦读过兵法战策,从你刚才指点江山纵论门第,我便知你胸中有大才,虽因年轻缺乏经验,但稍经洗练,便可独当一面。我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妄自菲薄。”

徐庶迟疑道:“水镜先生智慧如海,我跟随先生方才一年,文韬武略不得十分之一,如若这般离开先生前去冀州,徐庶怕自己今生之才至乎于此。”

一旁的郭嘉朗声大笑:“元直,多虑了。你为水镜先生的门生,怎会不知道水镜先生已经预料到颍川必遭兵乱,他老人家已经准备迁往荆州。我们只须劝服先生跟随主公前去冀州邺城,先生可以继续在那里教书育人,我们也可在给主公效力之余继续跟随先生就学。”

赵云也补充道:“奉孝所言极是。我已经准备在邺城开设多个学院,其中一个学院便为河北军事学院,专为河北培养治军人才,我欲委任水镜先生为院长,只是不知道水镜先生愿不愿意接受我的聘请?”

郭嘉脸上浮现激动神情:“既然主公有此意,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再过几日,先生就真的动身去了荆州。”

在郭嘉和徐庶的带领下,赵云和吕布、典韦一起进了颍川书院的大门,径直往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住处走去。

行走在绿树缭绕的书院里那青石铺就的小路上,听着院舍里传出的或圆润清脆或沧桑浑厚的琴声,又听到一些琅琅的读书声和慢条斯理却不乏尖利睿智的辩论声,赵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有种恍然隔世感。

走了数十步后,赵云感觉得出,这书院里的向学气氛,其实迥然不同于后世那杂乱熙攘的大学校园,赵云不禁吟诵起一首很应景的诗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郭嘉跟随赵云身后,听赵云吟诵完,连忙拿出笔墨,将赵云方才吟诵的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感叹道:“主公此作,不拘形式,却应时应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句甚妙,主公高才,郭嘉钦佩之至,只是主公向来以武勇著称,不知何以有此文采?”

赵云厚着脸皮道:“我为书院气氛感染,方做此赋,所谓信手拈来,妙手偶得而已。”

郭嘉又赞道:“好一个信手拈来,妙手偶得,真是道尽了行文之妙。”

徐庶不通为臣之道,亦对辞赋不感兴趣,便闭嘴不言。

郭嘉却是通达权变之人,深通为臣之道,善于揣测上意,见赵云脸上甚有自得之色,便恭维道:“郭嘉本以为主公仅有武略,没想到主公竟有如此文采,而且主公文采可比司马相如,我等策马不及,唯有敬佩至极,还望主公多创佳作,好让郭嘉日日拜读观摩。”

赵云心里嘀咕,难怪历史上曹操那么喜欢郭嘉,原来这小子不但智谋超群,而且还善于溜须拍马,如果这《陋室铭》真是自己做的,郭嘉这个马屁就会拍得结结实实,怎奈这是自己剽窃来的,便摆摆手:“我知道自己才华有几斤几两,你们莫要拍我马屁。”

吕布追问道:“主公,‘拍马屁’是什么意思?”

赵云表情抽搐了一下,‘拍马屁’这个词似乎是从元朝才流传开来的吧,该怎么解释呢,稍微想了一下,便笑道:“这是我们边地五原郡九原县的一句土话。我们那里靠近鲜卑草原,很多人以放牧为生,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再后来,我们那里便把那种不顾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称为‘拍马屁’。”

郭嘉心中一突,坏了,给主公留下谄媚之徒的坏印象,怎么挽回呢,还好他有急智,连忙说道:“像主公一样不喜谄媚奉承的明主,普天之下能有几人?追随明公,实乃郭嘉之福,从此不惧小人进我谗言。”

赵云大笑:“诚哉斯言!”心里却暗笑,郭嘉这小子真滑头,竟给我戴高帽,不过他已经懒得再去讲“戴高帽”的典故,便虚掩而过。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绝好辞赋,不想赵冀州竟有如此文采!”

赵云驻足观看,只见前面一个篱笆小院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多岁,身量高大,瘦削挺直,面容清瞿,双目炯炯有神,全身上下装饰一新,峨冠博带,端端然有名士风范。

徐庶和郭嘉忙上前拜见:“学生见过水镜先生。”

赵云吃了一惊,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竟然这么年轻,按照三国演义所述,不应该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怪物吗,转念一想,书上水镜先生出场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在18年后,现在将近五十岁,到那时将近七十岁,也说得过去。

赵云便执弟子礼道:“赵云见过司马先生,素闻司马先生清静淡雅处世却有知人之鉴,因而被世人称之‘水镜先生’。今日一观司马先生之弟子,便知司马先生之贤能,远比那月旦评之许劭。赵云骤然被朝廷命为冀州太守,冀州百废待兴,甚缺人才,不知司马先生可愿为我推荐天下贤才,赵云希望麾下贤才多多益善。”

司马徽轻轻一笑,便让人如沐春风:“将军说笑了,‘水镜先生’之号只是我襄阳好友庞德公所赠,尚未传遍士林,将军已然知晓,我甚是佩服将军之洞察微末。论起识人之能,我远不如庞德公,亦远不如许劭,更远不如将军。元直出身寒门,以侠犯禁,素为士林所轻,而将军却青眼之;奉孝亦出身庶族,放浪形骸,素有浪子之名,亦为士林所轻,将军亦看重之,我与此二子,亦师亦友,与之交往一年有余,朝夕相处,方知其能,而将军不过见过区区一面,就知其人贤能。司马徽遍看天下群英,无人有此识人之能,将军之识人眼光,堪称时之伯乐。”关注微信号eiguanzy送爱奇艺vip

最新小说: 霓裳铁衣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三国美色 催昭嫁 我的女友是诡异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公主万福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