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第二天,一大早,王元就去了邻村的秦先生家,拜见自己的老师去。
秦先生对王元的到来一点也不奇怪,好像早就知道一样,跟王元说了一句话之后,就自顾自的给自己的花草除草捉虫去了,把王元晾在一边。倒是王元的师母非常的热情,一边问这王元的病情怎么样,一边拿出自己收藏的好吃的给王元吃,小时候王元没少吃老师家的好东西。
跟王元聊了一会天,师母就把时间留给了他们师徒俩,自己到屋里收拾去了。
之后小院里形成了这么一个奇怪的景象,一个少年吃着的零食,看着一个老人在花草间劳动,一点也没有去帮忙的意思,而另一个老人对这一点也没有见怪,反而有点高兴。就这样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
秦老自己收拾完工具,看见一脸平静的王元道“不错,看来生了一场病之后,性子倒是平静了不少,没有了那种张扬与傲气”
王元躬身道“见过老师,一直没来见您,请老师见谅”说完躬身拜下。
秦老摆了摆手道“没事,现在身体可是大好了”
“完全好了,这次来一来是老久不见老师,想念的狠,来见见老师与师母,另一方面是因为因为母亲去世和生病错过了秋闱,功课也拉下了不少,想来问问老师从哪里开始抓起”
实际上王元确实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开始进行学习,虽然先前自己在家里已经开始了学习,但只是最根本的复习,对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两眼一抹黑。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可不是后世那样简单的考填空题选择题,这里需要大量的讲义需要理解,否则单靠自己学习,谁知道要学到猴年马月啊,就是这样也不一定中举,这就是为什么平民家庭读书人中举率不如官宦之家的原因,因为官宦之家有更多的资源。接触更多的大儒,因此中举率就高了,但是中举之后,平民家庭出身的人中进士的几率又大于官宦之家,这是因为平民家庭凡是能够中举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况且中举之后,社会地位与家庭环境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接触大儒的机会不会比官宦之家的少,因此中进士的几率就更大了。
“先不忙说这些,前几天,我出去看见,庄外的河里竖起了好几个水车,打听之下,是你设计的,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东西的”秦老问道。
“我生病之后,成天的躺在床上,虽然不怎么出门但也知道今年天气反常,干旱的厉害,在偶然翻书的时候,发现了汉朝的水车用以浇灌,因此我就想是否可以用水车来浇灌自己家的麦子,之后学生查阅书籍资料,根据书上的记载,加上自己的推测,就造出了水车,谁成想效果出奇的好,因此就在四邻传开了”王元答道。
“嗯啊,可我听说你出头组织别村的人去你们村里挖野菜,可是这样,”秦老问道。
“是这样的先生”
“那你可否想过如果没有野菜补充粮食,别村民会饿死,难道忘了孔夫子的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秦老问道。
“学生终生不敢忘仁,但是如果学生不阻止,不仅他们要可能饿死,自己村里也可能饿死,况且当时械斗一触即发,因此学生才提出水车换野菜,现在看来一切安好”
秦老不置可否,继续问道“推广水车室大善之事,你为什么要收钱,一个好好的事情弄得全铜臭味”
“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我让村民给他们造水车,一来可以使王家庄的贫困得到缓解,报答村民们的照顾之情,二来可以让他们知道水车是高价买来的,以后肯定会细细地维护,为以后的防旱打好基础”
“嗯啊,可我怎么听说这收入里面有你的一份子”秦老厉声是问道。
王元苦笑了一下道“我也不想收啊,我都说了这些东西交给村里就好,可是村民不答应,说如果我不收,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出去做,所以学生我只好收下了份子钱”
“哈哈,民风淳朴,一个有情,一个有义,收了也就收了”秦老笑着道“坐下吧”
王元赶紧过去扶着秦老坐下,然后给老师到了一杯茶。秦老喝了一口茶后道“刚才问你的问题是想看看你有没有迷失本性,流入杂家和金钱里面”
“老师,在床上学生并没有荒度,学生一直思考着,学生知道自己干什么,之所以造水车,只不过是想帮乡亲们罢了,没想到回报。”王元道。
“恩,从他们的最根本需求入手,不求回报,是为仁,王元你很好,比以前成熟多了”秦老缕着胡子道。
“谢老师夸奖”
“如果老师没有记错,你今年十八了吧”秦老道。
“是的老师,学生是嘉元十五年生人,现在是仁庆十五年正好是十八岁”
“你跟着我读书,也有十年了,虽然是师生,但是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把你当自己的儿子对待,你也以父事之,转眼间我们老了,你这么大,都成亲了”
王元道“谢谢老师这么多年的教诲,学生终生不敢忘”
“你说你知道自己干什么,这很好,这就比大部分碌碌无为的人好多了,从你造水车到处理村里、邻里之间的关系看,越来越圆滑,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老师就知道你的志向不小。”
王元刚想说话,秦老就打断他接着道“你的志向老师不问,只是以后切不可忘了生你养你的这群人,毕竟这群人占了社会的大多数,如果他们乱了,这个社会就会大乱,切记!”
看着先生严肃的表情,王元连忙正色答道“谢先生的教导,学生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富起来,起码吃饱饭。”
看着王元正经的回答,秦老心里暗暗吃惊王元的志向竟然这么大,竟然想让农民都吃饱饭,这可是从夏商周以来,从没有任何人可以解决的。
秦老沉思了一会道“你现在还没有表字,既然你想让天下农民吃饱饭,那我就给你起字叫立农吧”
王元王立农,王元在心里默默的念着,感觉挺适合自己,好记,又不忘自己的初衷,因此道“谢先生赐名,学生志向终身不忘,用一生去实现”
看着学生坚毅的脸庞,不由的想起年轻的自己,是时候告诉他自己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