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校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元庆秘史 > 第十五章 泰西学士

第十五章 泰西学士(1 / 1)

作者)、算术几乎无所不包,只谈了个不亦乐乎。到了京城已是深夜,两人还没尽兴,草草用过晚饭,索性关在府里秉烛夜谈。这一谈又是两天两夜,什么叫做相见恨晚,二人算是真正领教了。谈到后来,徐先生自曝身份,原来他便是钦天监监正徐光宸。徐光宸久闻“泰西学士”的大名,便抽出公余时间,专程来到裴先生的学馆听课。他虽然在学术方面涉猎广泛,但是于“西学”毕竟很陌生,听过裴先生的课之后,他将其中一些公理、定义拿去印证,竟然解决了不少之前的疑难问题,于是便亲身邀请裴穆士过府探讨。

徐光宸本是胸怀豁达之人,绝不囿于门户之见。他见裴穆士是个奇才,便大胆向皇帝推荐,请恩准让其加入钦天监,并授以监副之职。其时皇帝已经亲政,但大权实际还是握于苏白尘之手。苏白尘一向对士林优礼有加,凡是于学术有利之事,他绝不会加以反对。虽然裴穆士是外洋蛮夷,但毕竟不是在宣扬邪教歪道,与国家无碍。而且裴穆士的出现,还能够对抗朝中那些满口“名教大防”的道学先生,权衡利弊之下,他便应承了徐光宸的请求。

经过和徐光宸商议,裴穆士决定在钦天监内部成立一个名为“通介馆”的下属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翻译西方文化、科学著作,开阔中华学人的眼界,启迪他们的学术思想。裴穆士认为,中华文化虽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最灿烂文化之一,但历时二千年的承袭,其中陈弊也愈来愈突出。而且由于传统礼教的统治和束缚,造成当代学人固步自封,拘泥仿古,不肯推陈出新。如能有外来文化与之取长补短,或能够振兴中华文化的沉沉老朽之气。裴穆士虽然并非中华人士,但十年游学,他对这个国家已经产生了深厚感情。而且他自信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局面。

其实徐光宸也早有和裴穆士类似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通介馆即日便开始筹建。徐光宸兼任通介馆主簿,裴穆士则是通介馆书记,主管日常事务。为了保证通介馆尽快开始运作,两人商定前期的筹备同时分两步走。

第一步,由徐光宸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招徕翻译人才。天顺朝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大国,虽然限制海外贸易,对人才却是包容有加,不因国别、种族的不同而有歧视。因此人们纷纷慕名前来,精通双语甚至多语的人很多,这就保证了翻译者的选材基础。但是翻译也是一种写作,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中文功底。如何遴选出色的翻译,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着实让徐光宸伤了不少脑筋。

第二步,由裴穆士负责,收集各类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裴穆士从西方游历至东方,身边就携带着将近三百册各类典籍,但路上颠沛流离,散失了不少。这些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他一方面委派自己的学生远赴外洋,从欧罗巴洲购买;一方面又委托行商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收集这些典册。

原来在公元830年-930年期间,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曾经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年翻译运动”,由国家出资,成立专门部门,委托专人有组织地翻译古代东西方的文明成果。其中包括大量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文化典籍。此运动持续百年,极大地推动了阿拉伯世界的社会进程,创造了绚丽辉煌的阿拉伯“五百年文化黄金时代”。因此,在阿拉伯世界内保存着无数西哲的经典著作,其中很多在西方都早已失传。虽然在公元十一世纪左右,伊斯兰教正统主义抬头,排斥外来文化,众多西方典籍被付之一炬,但是留存下来的著作依然汗牛充栋。

裴穆士就是想通过行商购买这些留存的书籍并加以利用。其实在他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想在中华掀起一场规模更加宏大的“百年翻译运动”呢!

再说这个陆安德,原是裴穆士从欧洲带过来的贴身仆役,不但伺候的殷勤周到,更有一手绝妙的厨艺。可惜他虽然做仆人本领高强,其他方面却只是平平。裴穆士原本想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助手,无奈他资质太差,最后只好放弃。裴穆士任职钦天监之后,因为主持通介馆的事务,长期不在府中,陆安德便基本上处于闲散状态。他也是个有骨气的人,眼看主人为了运转通介馆需要大量经费,为了给主人解忧,自告奋勇的外出寻职,也算尽点微薄之力。算他运气好,有一次偶遇“汀兰小筑”的东主邵雨萍。卲雨萍正发愁自己店里菜式陈旧,老主顾纷纷抱怨,见着这么个西菜大厨自然不肯放过。他是个地道的生意精,只要吸引得了主顾,管他什么稀奇古怪的招式全能用上,于是大胆接受陆安德,推出京城独一无二的法式大餐。

卲雨萍果然眼光独到,陆安德及其番菜从此一炮而红,连带着汀兰小筑也身价倍增。在众多京城大佬之中,陆安德的名号可比他师傅要响亮得多。

最新小说: 三国美色 公主万福 我的女友是诡异 催昭嫁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霓裳铁衣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