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青砖垒砌而成的墙壁坚固耐用,质够数足的椽木檩条分布匀称,三间宽敞高大的屋顶上密密麻麻的掩盖着黑色瓦片;厅堂里铺满了窑烧的青色砖块,一直延续到房前校园里;两只两米多高由能工巧匠精雕细刻而成的大雄狮吃牙咧嘴地蹲在大门两边,四只圆溜溜的大眼睛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前面过往行人;十几棵粗壮的椿树整整齐齐地耸立在校园当中,履行着它的夏日遮阳冬天避寒的职能……好一个地地道道的古色古庙元觉寺,就立在郭家庄南边不到一里地的那块土地中间,它到底诞生于何年何月何人修建谁也弄不明白,有人说它是某年某月印度的一个传教仕着手建造的,也有人说它是某年某月东洋一个日本人为了传输武士道精神在此大兴土木,总之都是道听途说瞎猜乱想胡琢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百姓们饥寒交迫无法活命根本没有人想去刨根问底弄个究竟。
临近晌午,下课的钟声响了起来,郭小宝背起书包随着同学们走出教室,脚踩着铺在地上的砖块往前走着,很快就来到了校门口,他看见方老师拿着书本从旁边走过来,他连忙迎上去问:"方老师,上节课你讲到一个没有人压迫人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社会很快就会实现了,那日本人为啥还赖在中国横行霸道杀人放火?他们坏事做尽到底是为的啥子?为啥就没有人敢站出来管管他们呢?"
方老师上前两步拍了拍小宝的肩头说:"小兄弟,你问的好!世界上有好多个国家好多个人,人这东西他有七情六欲,当一个人贪心发作的时候,他就会挖空心思地想着怎样把别人家的财物弄回来归自己所有,和平静气地向别人索取能行吗?别人肯定不会给他,哪个情愿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财物拱手让给他人?于是,他就动起了邪念,非武抢掠夺不可,日本人就是这个样子,贪心恶念深似海,他们多次侵略残食我们盎盎大国,屠杀我们的人民,洗劫我们的财产,犯下的滔天罪行数都数不清!"
郭小宝问道:"那,中国人为啥子不组织起来把他们赶跑啊?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
方老师瞅着郭小宝那双诚实的目光摆了摆头说:"谈何容易啊?国民政府曾多次组织军队同日本人交战,比如昆仑山之战、台儿庄战役、还有南京保卫战……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日本人仗着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大炮还有勇敢的士兵横行霸道肆意扩张领土。中国虽然国土辽阔博大人口众多,但人民却相当的贫穷落后,不光是枪支弹药不如人,军队和百姓也是一盘散沙。大伙还没有完全觉悟起来,见到凶残的日本人只会躲避退让,哪个还敢动武反抗?哪个愿意做无为的牺牲品?"
郭小宝想了想终于拿定了主意,他说:"方老师,实在对不起,我想对你说一声,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去当兵打仗!"
方老师吃了一惊,瞅着郭小宝说:"小宝啊要是我没记错的话,你今年应该还不满十五岁是不是?想当兵估计没人要啊!还是过两年再说吧?到时候要身体有身体要文化有文化……。"
"谢谢老师提醒!可我总觉得读死书死读书没啥意思,我已经想好了,我不上学了!"
"你爹他知道吗?他可是满心满意宁愿自己饿肚子也想叫你读几年书的啊?"你这样说不上就不上学他会同意吗?"
"家都没了还继续上学有意思吗?就让爹不同意我也不想上学了!老师,我走了!"行礼告别他转过身走出了校园大门。
连走带跑的往回赶,很快他已经把本庄上的十几个同学远远地扔到了后面,边走着他的耳边响起方老师刚才说过的话:"日本人仗着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大炮还有勇猛无比的士兵橫行天下,而中国人呢却是一盘散沙……。"他想起前年春上鬼子扫荡时他看见的一个场景。
当时天刚差黑,慌忙中他和家人跑散了,独自一个躲到庄子西边槐树丛中,火光中他看见几个鬼子兵端着刺刀冲向几十个叔伯婶子,一刀一个穿心过一刀一个透心凉,比杀只鸡踩死只蚂蚁还要简单容易,狠心的鬼子兵还抱来柴草焚烧活口……就在一个鬼子把枪靠在树上撒尿的时候他捡了块砖头溜了过去,照着鬼子的脑袋狠命地砸了几家伙,谁知隔着钢盔并没有把鬼子兵砸爬下,那鬼子兵嚎叫一声回过头来拿起枪连放几枪追了过去,这时候少年已钻进了槐树林里……从那一刻起他就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等长大以后一定要扛枪掂刀上前线打鬼子,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雪恨。
有时候他在想,日本兵不也是人吗有啥可怕的?同样是两只胳膊两条腿,又不是长有三头六臂的怪人,他能有多大能耐?刀砍到脖子上照样会流血,枪子打到心脏同样会死掉……他想起家里放着的那几把钢火纯青的关公刀,老爹已把它们磨的亮闪闪的正等着日本人过来。他脱口而出说道:“小日本,总有一天老子要叫你们尝尝掉脑袋的滋味。"
他急急忙忙往回走是因为老爹早上临出门时嘱咐过:"晌午早点回来,摘点豌豆煮饭吃,没得粮食了。"他知道每到青黄不接的二三月间,乡村里总会闹饥荒总会饿死不少人,因为去年为数不多的存粮差不多被吃干净了,而地里的庄稼还是青枝绿叶的正待打苞抽穗,离成熟的日子还早得很。饥肠空空实在是没办法,百姓们只好到地里剜野菜充饥,剜光野菜大伙的目光就会不约而同的转到槐树上,因为槐花不仅可以填饱肚子当饭吃,而且还能作为下饭菜食用;不论是饥寒交迫穷乡亲还是饭饱酒醉的富裕户,都认为槐花的味道清香可口好吃,所以他们会抽出时间去采摘去储存,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实惠更经济的食物可以由他们随意去择选,只要能糊口不被饿死已经够心满意足的了。
少年喜欢槐树更喜欢槐花,因为它救过千万个穷苦百姓的生命,不仅郭家庄的百姓喜闻乐见于它,其他庄上的人也同样对槐花抱有希望。他知道槐树和其它树木一样也有它自己生长的规律,每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它总是毫无保留的献蕾开花奉硕果,把自己丰实的花骨朵展现在世人面前,不求回报地救济那些饱受饥饿折磨的穷苦人家,同样它也曾多次救活和延续过少年生命。他知道槐树的种苗是由同种树根繁殖而来,它会在人们不留意间从某个地方某块土巴里冒出细小的枝头,然后慢慢地生长起来,献花期至少得四年或五年时间,跟雨水和地力有直接关系……充满艰辛地渐渐长大成熟起来的槐树,每年都会有一次绿叶掛满枝头花开花凋谢的过程。立春后日渐暖和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和大地上的万物,同样也温暖着刚从慢长冬季苦熬过来的槐树枝干;不时有春风细雨飘来光顾,抚摸和洗刷着枝干上的冰痕和灰尘。又过了一段日子,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枝繁叶茂之中藏有嫩小的花骨朵,于是,他们开始等待花枝招展的收获季节,久饿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他们会自豪地说:"有办法了,饿不死了。"
想着走着来到庄南头那间已经倒塌的茅草房旁边,只要从这路过他就会想起死去的李大爷和他的老伴,有时候他会自言自语地说上一句:"活活被饿死太可怜了!"
去年春上的一天晌午,郭忠把家里仅剩的半升高粱米倒出了一半,叫小宝给李大爷老俩口送过去。他端着那几捧粮食连走带跑的走进草房里,看见瘦得皮包骨的李大爷两眼半闭着平躺在床上,他把装有高粱米的黑碗放在了床头,说:"大爷,只有这一点了,你收下!"
李大爷朝他看了看断断续续地说了句:"孩子,端回去吧,用不上了!"说着话他摸了摸身下压着的高梁杆子。
小宝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见床板被吃去了一半,李大爷嘴角还残留着几根柴草渣子,他们竟然吃这些东西来抵挡饥饿啊!他看不下去了,转过身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说:"李大爷,粮食就放在这了,你还是起来做点饭吃吧,再不吃饭你俩都会饿死的。"
李大爷断断续续地又说:"孩子,我说过的,用不上了,她昨的就走了。"
小宝又吓了一跳,上前两步他看见奶奶脸色青紫两眼闭着,原来她已经死了……第二天早上,少年随老爹去看望李大爷的时候发现他已经离开了人世,毫无疑问他也是被活活地饿死的。可怜他无儿无女无人安葬,老爹跑到庄子里叫来十几个男人把他俩抬到坟地掩埋了。
几年了他老想着一个问题,同活人世间为什么整日里累死累活的穷人家会被饿死?有权有势的人家为什么不干活就有吃不完的鸡鸭鱼肉?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当他拿着镰刀拎着箩筐庄前庄后满地里打猪草的时候,当他到地里拨草干活的时候,他总会抽空坐下来双手捧起下巴眼望着寂静的蓝天和飘荡的白云,开动大脑畅想着人世间的不平事和心酸事,年少的心里蒙生起对有权有势人家甚至对这个社会的怨恨和仇视,对于众多的穷苦百姓他却负于相当大的同情爱怜之心。他曾对天发过誓,有朝一日他要改变这个暗无天日的旧世道,创造一个没有人剥削人没有压迫人的新社会!
来到草房前,只见木板门仍旧关着,门环依然扣着,他晓得老爹赶集卖菜还没回来,三哥呢肯定还在地里干活,他朝四处看了看,呃,怪事大黄狗哪去了?平时这个时候它总会摇着尾巴迎过来又是亲又是狂?哦!也许它正在外面溜达还没回来?也许在哪卧着睡觉打盹?。
他开了门进了屋放下了书包,从墙边拎起个箩筐转身出了门回头关上门,他抬起头看朝天上看了看,太阳已跑到了头顶上,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句:"哎呀!晌午了老爹快回来了,豌豆荚还没摘回来啊!"他拔腿朝着庄子南边的八亩地小跑而去。